成都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按下“快进键”

时间:2025-07-07 09:12:00    0次浏览

“夜游锦江”项目为市民游客带来有趣好玩的体验。

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武侯祠的红墙之上,当锦江河畔传来悠扬的乐声,成都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,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,迈向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征程。从“文旅+百业”到“百业+文旅”,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为成都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按下“快进键”。

以文塑旅

加快文旅场景蜕变

宽窄巷子的青石板路上,上海游客张女士惊喜地发现,传统街巷已变身为非遗手作体验馆与沉浸式戏剧的共生舞台。锦江夜色中,流光溢彩的游船串起沿岸跃动的商业体、精彩的文化展演与炫目的数字光影秀,光影交错间令人目不暇接……宽窄巷子与夜游锦江的文旅新场景蜕变,仅仅是成都文旅深度融合的小小注脚。“每次来都有新体验”,成为造访成都游客的普遍心声,生动映照着“文旅+百业”“百业+文旅”战略在街头巷尾的落地生根。

以文塑旅,推动文化传播的同时促进消费同频共振。刚刚落幕的国际非遗节,五大洲数十国的近六百项非遗瑰宝齐聚成都,吸引了20多万观众涌入现场。蜀锦、漆器等古老技艺,借力现代设计的巧思与电商平台的东风,招徕了络绎不绝的Z世代游客。主办方透露,现场销售总额达1604.51万元;高达数亿元的非遗品牌IP签约总额与近两千项的现场合作意向,为文化产业注入强劲动能。

成都文旅的边界仍在不断延伸、交融。一张演唱会门票,摇身变为开启全域旅游体验的魔法钥匙。歌迷小敏手持演出票根,不仅免费畅游了蔚然花海,更在核心商圈解锁了专属折扣,经历了“演艺+文旅”所激荡出的创新消费引力场。

以旅彰文

加快文商旅体深度交融

文化和旅游紧密相连,把旅游融入文化产业,使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文化魅力、增强文化自信。过去一年,3亿余人次的游客用脚步为成都投票,近4000亿元的旅游消费书写了这座城市的亮眼答卷。今年前五个月,成都文旅市场持续升温。游客接待量保持稳健增长,入境游客数量更是实现跨越式提升,旅游总收入与音乐产业产值均呈现积极上扬态势。上半年,全市营业性演出市场空前繁荣,场次突破万场大关,总票房收入高达10亿元。其中,大型演唱会表现尤为亮眼,贡献了可观的票房份额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“演艺票根”联动消费模式成效显著,成功撬动数十亿规模的关联消费。

融合创新正释放强大的磁吸效应,催生强劲投资热潮。仅上半年,全市就成功签约包括百联奥特莱斯、“兴漫纪元”亚洲影视动漫数字产业城在内的十余个重大项目,引入百亿级资本注入。同时,实际投入文旅建设的资金规模已突破200亿元。低空旅游、冰雪体验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产业版图加速焕新升级。

精细化服务是成都赢得全球口碑的关键。前五个月,入境游客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,增幅惊人。成都正以国际范儿的服务细节,赢得来自世界各地的“口碑票选”,其国际旅游目的地魅力日益彰显。

深度融合

加快构建“百业+文旅”融合发展新格局

省委全会为成都文商旅体高质量发展锚定航向。筑牢项目根基,成都将以“三城三都”为抓手,加速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,聚焦深度融合,加快构建“百业+文旅”融合发展新格局;聚焦项目驱动,打造标志性融合载体,实施“立园满园”行动,加力推进“5+7”个文化和旅游主导产业园区高质量建设百亿级园区。今年,我市将力争年均新增音乐相关注册企业不少于150家,全年接待游客3.22亿人次、实现旅游总收入4300亿元、音乐产业产值规模突破630亿元。培育新兴业态,着力发展文娱旅游、低空经济、银发旅游等增长点。积极引进顶级演艺IP,持续壮大“演艺经济”规模。

执融合之笔,蘸创新之墨,成都正以文商旅体的深度融合重塑城市发展路径,锻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,赶赴高质量发展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受访者供图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八松读书网 琼ICP备2022017991号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