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蔽高退款人群要兼顾消费者权益

时间:2025-05-21 11:03:00    0次浏览

近段时间以来,淘宝上线了“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”,允许服饰行业的商家在自定义推广页面设置屏蔽人群。商家既可以选择完全屏蔽高退款人群和异常退款人群,也可以对退款率较高的人群减少曝光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这一功能的上线恰好在2025年4月下旬多家电商平台全面取消“仅退款”规则之后。这一时间节点不免让人质疑:平台先是通过“仅退款”条款来“讨好”消费者,在被监管部门约谈后,转而上线“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”以“讨好”商家?除此之外,更有声音批评电商平台借此逃避监管责任。

不过,冷静思考之后,首先需要明确的是“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”的法律内涵。“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”包含两方面内容:一是对于存在退货空包、谎称未收到货、退货运单造假等异常退款行为的“异常退款人群”,以及近90天退款率超过淘系用户均值3倍且退货量大的“高退款人群”,商家可以在自定义推广页面设置完全屏蔽;二是商家可以通过设置,对综合考虑消费者成交意愿和退款率表现后判定为“退款率较高”的人群减少曝光,从而降低触达概率。

从法律角度分析,“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”第一方面内容类似于所有权人禁止他人进入自己的房屋,应当属于商家的自由;第二方面内容实质是商家不向特定人群发出要约邀请,同样属于商家的自由范畴。但问题在于,该功能是由电商平台提供的,但其并没有为消费者提供类似的屏蔽功能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对经常售卖伪劣商品的商家,同样有屏蔽的需求。对电商平台而言,开放屏蔽等功能与制定平台规则性质相同,都是在监督控制商品质量,排除违约、不实际履行或“薅羊毛”等机会主义行为,因此在开放功能和制定平台规则时,需要兼顾商家与消费者双方的需求,为双方提供对等的救济手段。

同时,需要考量平台开放“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”所包含的条款是否合理。该功能主要用于解决服装行业的高退货率问题。有研究报告显示,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女装退货率一般在50%至60%,男装退货率在30%至40%。通过“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”,异常退款人群、高退款人群会被自动屏蔽或者减少触达。暂且不论该功能能否实现预期目的,其本身就可能误伤正常的消费者,尤其是那些因款式、尺码等原因多次试用衣服的消费者。

更为严重的是,该功能可能对消费者行使“无理由退货权”造成阻碍。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,网络购物消费者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有权无理由退货。“高退款人群屏蔽”功能一旦启用,平台可能会自动将经常行使“无理由退货权”的消费者识别为高退款人群,进而对其减少信息触达乃至屏敝,这无疑是对合法行使“无理由退货权”的消费者的一种惩罚。

当然,无理由退货权制度也有其自身问题。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《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》等相关规定,不可以退货的商品范围过窄;“其他不宜退货的商品”则必须依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。在当前法律现状下,平台不应仅根据“近90天退款率超过淘系用户均值3倍且退货量大”这一指标确认“高退款人群”,而是应通过算法确定和识别消费者是否在正常行使“无理由退货权”、所购商品是否属于不可以退货的商品、是否属于消费者确认的不宜退货的商品(如婚纱、内衣),以及试用多长时间后不可以退货。同时,依据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,电商平台需将相关算法规则予以公布,并确保经营者和消费者能够便利、完整地获取和知晓。

总之,电商平台每一项规则的制定与每一项功能的设置,都需要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进行考量,通过细致分类、精准制定规则,以更好地平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。(来源:法治日报)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八松读书网 琼ICP备2022017991号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