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为亲人熬鸡汤 ——“沂蒙红嫂”祖秀莲勇救伤员的故事

时间:2025-07-28 11:33:00    0次浏览

抗日战争时期的沂水县桃棵子村,有一位“沂蒙红嫂”祖秀莲,她在敌寇的大“扫荡”中冒着生命危险救护身负重伤、生命垂危的八路军战士,书写了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。

抗日战争爆发后,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一直活跃在沂蒙山区,与群众一同抗击日本侵略者。生活在桃棵子村的祖秀莲在党组织的引导下,焕发了革命热情,年近50岁的她参加了本村妇救会,和青年妇女一起,磨军粮、做军鞋,积极参加抗日斗争。

1941年秋,日伪军出动5万余人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“扫荡”,山东纵队司令部的侦察员郭伍士执行任务时,在桃棵子村南与一小股日军相遇。鬼子一齐向他开火,郭伍士连中数枪倒在血泊中,随后又有两个鬼子扑过来,捅了两刺刀,然后用刺刀挑着他的军上衣扬长而去。

直到太阳偏西,郭伍士才从昏迷中醒来。他身上共有7处伤口,最重的是肚子上的伤,花红的肠子往外翻着。他艰难地朝前面的山村爬去,一路上留下了斑斑血迹,终于爬到一个冒着烟的小屋边,郭伍士想喊,却昏厥了过去。正在这时,屋里走出一名妇女,她便是当时50岁的祖秀莲,她发现了倒在地上的郭伍士,先是吓了一跳,随后判断这位浑身是血的伤员应该是八路军战士,于是立刻把郭伍士扶进屋里的草铺上,用温开水先给郭伍士洗擦伤口。这时候,郭伍士伤痛发作,只觉得心如火烧,口干得说不出话来,就一把抓住祖秀莲的手,指指旁边的水壶,祖秀莲明白了,急忙取来温水喂给郭伍士,可郭伍士却咽不下去。这时祖秀莲才发现郭伍士的嘴里有几块凝结的血块,她用手小心清理完,水才慢慢咽了下去。

这时村子周围响起了枪声,祖秀莲连忙将郭伍士藏到屋后的高粱垛中,让进村的鬼子一无所获。祖秀莲离游击小组负责人张恒军家很近,她趁夜联系到他们,报告了情况,几人一同将郭伍士转移到村外一处隐蔽的山洞中,躲过了鬼子的一次次搜查。

郭伍士在桃棵子村住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,一日三餐都由祖秀莲送去。看到郭伍士身体虚弱,伤势不见好转,祖秀莲心急如焚,于是把家里仅存的一只鸡杀掉熬汤,一口一口喂给郭伍士吃下去,期盼他早日养好伤。因为郭伍士的牙被打掉,不能嚼饭,祖秀莲天天给郭伍士做面粥或米粥吃。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,祖秀莲全家自己吃糠咽菜,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,家中仅有的一点米面,几顿就给郭伍士吃完了。祖秀莲就东取西借,邻居和亲戚朋友都跑遍了,还是供给不上。祖秀莲又想了个办法,晚上纺线,白天拿到市集上卖掉,赚来的钱去买米面,以此照顾郭伍士。有时,为了把线卖出去,她要跑到三十多里外的姚店子去赶集兜售。就这样,使郭伍士渡过了生死关。

由于山洞内阴暗潮湿,加之缺医少药,郭伍士肚子上的伤口化脓生蛆,祖秀莲又用土办法,将芸豆叶挤出汁液滴在伤口上,将蛆引出来去除。在伤情有所好转后,祖秀莲等人联系到八路军在附近的一所野战医院,由党组织派人抬着郭伍士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。郭伍士离开祖秀莲时,满眼热泪握着大娘双手,久久不愿松开。

祖秀莲在战争年代经常抢救、掩护伤病员,还为八路军抗大一分校掩藏文件、背包、行李等,凡由她掩护的东西从没损失。郭伍士在医院养好伤后就返回了部队,1947年复员。他本是山西省辉同县人,许多和郭伍士一起复员的同志都回到了自己家乡,但他心中却始终放不下那位救了自己的沂蒙大娘。因为当初撤离得匆忙,他没能记下老大娘居住村子的具体位置,寻找起来更是毫无头绪。

直到1956年,几经辗转,他找到了桃棵子村,青山依旧、故道犹是、炊烟袅袅,熟悉的景象唤起了他的记忆,他一步步沿着曾经走过的村道,找到了那户难忘的人家。郭伍士从门外看到院内正在晒太阳的祖秀莲,百感交集,跑进去扑通跪倒喊道:“娘!”祖秀莲也没想到,在十几年后,能够再次见到昔日救助过的郭伍士,二人相拥而泣。经过组织许可,二人结为母子关系,郭伍士领着爱人和孩子来到桃棵子村安家落户,悉心照料祖秀莲。一家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之中,参与修水库、造林场,成为和平时期的生产建设模范。

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

祖秀莲勇救郭伍士,郭伍士尽孝报恩情的感人事迹,生动地诠释了“党群同心、军民情深、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沂蒙精神,也是《沂蒙颂》中“我为亲人熬鸡汤”的原型。这段动人的故事先后被改编成舞台剧、电影、纪录片等,红嫂祖秀莲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。

(临沂市委保密办 供稿)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八松读书网 琼ICP备2022017991号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