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奋斗不停!”余留芬受邀参与九三阅兵

时间:2025-09-03 11:30:00    0次浏览

“这是我第三次观看阅兵,但这次感觉非常不一样。这次阅兵仪式,我不仅看到了国家的强大与民族的自豪,更在阅兵仪式中看到了英勇抗争先烈的付出,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。”正在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、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留芬心情激动,久久不能平息,“我要把这份激动带回家乡,希望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!”

余留芬回想着来时路,感慨着是群众托举她走到了这里,“看完阅兵,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,我还要不断努力,把我们岩博村建设得更好,让群众日子过得更好,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多力量!”

担任岩博村25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余留芬,带领全村不断探索发展,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多年前的不足800元到现在人均收入接近4万元。岩博村“人民小酒”翻山出海,出口到俄罗斯、越南等国家。

岩博村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。彝族人善饮酒,也善酿酒。

2004年,岩博村集体投资80万元,并动员10户农户入股,收购了村里一家小有规模的私人酿酒坊,岩博小锅酒厂正式成立。

2012年,余留芬抓住贵州白酒产业政策机遇,扩建岩博酒厂。2013年,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。

在季克良、黄永光等专家指导下研发“清酱香”白酒,不断融合创新,2017年全国第一款清酱香型白酒——“人民小酒”推出,岩博村通过拓展高粱种植,养殖业产业链,解决贫困户就业。

党的十九大后,“人民小酒”销售收入从2017年9600万元跃升至2018年3.2亿元,2021年突破5.1亿元,带动1000余人就业,岩博村人均年收入达3.5万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1296万元。

“回顾这25年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要怕苦,也不要怕累,只要能坚持,总会有惊喜会出现。”余留芬说着自己过去的经历,“虽然过程很艰难,但是看到如今的岩博村,看到村民们的笑颜,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!”

二十多年来,在党和政府的帮助引导下,岩博村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“党建引领,村企合一,能人带动,人才强村,股份合作,共同富裕”的新路子,实现了从“贫困落后的空壳村”向“远近闻名的小康村”的蝶变。

近年来,岩博村推进酒旅、体旅、农旅、文旅等多旅融合发展,按照“产业+旅游+培训”的整体发展规划,将周边的山林水体、民族特色、产业特点、党建文化等元素植入村寨建设之中,形成独特的村寨旅游景观体系。岩博现场教学基地将教育培训、研学康养、生态娱乐、民俗体验、运动休闲五大功能有机结合,持续推动岩博旅游业蓬勃发展,促进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。

岩博村还举办了山地自行车赛、人民小酒“醉花节”等活动,推动岩博联村旅游业取得进一步发展。去年仅酒店就接待游客13万余人,带动增收1500万元。

余留芬坚持“共同富裕”,推动群众以多种形式入股经营,2016年组建联村党委,协调特惠贷让周边村民入股酒厂,设置脱贫户就业岗、配送“红色股份”。

当前,岩博联村集体资产已突破1.2亿元,今年村民人均收入有望达到4万元。

“我们岩博村酒店,今年7月、8月都是满房,看到村里到处都热热闹闹,就是我最开心的事。”余留芬说,现在自己有时间就会去直播间推荐岩博村和“人民小酒”,“现在时代在不停发展,我们也要跟上时代步伐。”

让群众幸福生活,在家门口就业就是余留芬这些年来的最大动力。“只要努力奋斗,村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好,这也是我最大的动力。”

站在天安门广场上,余留芬的指尖抚过胸前的纪念章,鎏金城楼与猎猎红旗在她眼前交织成时代的画卷。国家强盛的春风,吹醒了乌蒙山深处的岩博村——曾经的贫困苗寨,如今已是镶嵌在黔中大地上的明珠:产业兴旺的先进村、乡风文明的示范村、生态宜居的小康村、治理有效的标杆村。

“我们奋斗不停!”

来源:贵州日报天眼新闻

记者 陈祖嘉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八松读书网 琼ICP备2022017991号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