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河原声|善良, 是温暖世间的光

时间:2025-08-11 19:03:00    0次浏览

郝春城

这姑娘善良!近日,南阳女子杨波“雨中帮助八旬看病老人”的视频引发全网关注,仅一天时间播放量超500万次,10万余条评论涌满屏幕。

骤雨,小店,当浑身湿透的迷途老人蹒跚而入,店主杨波用一杯热水、一把雨伞、一次护送、一份关怀,为他撑起一片晴空。这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,激起了层层温暖的涟漪。当40万名网友为这段雨中护送的视频点亮红心,当媒体竞相转发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善行的传播,更是人性微光在当代社会的集体回响:善良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,而是在细微处点燃人间的温暖。

善良的本质,是跨越隔阂的共情能力。善良的姑娘面对浑身湿透的老人时,没有权衡利弊的计算,只有“将心比心”的本能反应。当老人说出自己“一个人生活”时,她心头“咯噔”的颤动,恰是人性最柔软处的真情流露。这种共情超越了血缘与地域,让陌生人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。共情是道德的起点,它让我们在他人困境中看见自己的倒影,在他人遭遇中感知人情的冷暖。她用行动诠释了:真正的善良,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。

善良的力量,在于构建正向的能量循环。杨波递出雨伞与热水的视频,在数百万次播放中化作无数颗温暖的心。评论区里,“以后遇到老人有难处,一定像杨波一样伸出双手”的承诺此起彼伏,社会学中的“旁观者效应”理论在此被打破:当有人率先擎起火炬,黑暗中的观望者便会陆续点亮自己的灯盏。这种善意的传递,让陌生人之间的坚冰悄然融化,证明人性本真的温暖始终存在。

善良的价值,在于守护文明的根基。“勿以善小而不为”,现实中虽存在善意被误解的个案,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拒绝善良的理由。杨波搀扶的不只是迷路的老人,更是整个社会对“老有所依、弱有所扶”的期待;她递给老人的不只是现金,更是对“老有所养、困有所助”的承诺。她的善行如一面镜子,照见我们内心对美好的向往;又像一块基石,构筑着社会信任的堤坝。正如她所说:“谁都有父母,谁都有老的一天。”这句朴素的话语,道出了善良最深层的哲学——我们帮助他人,本质上是在守护未来的自己。

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,杨波用一杯热水、一把雨伞,诠释了善良最本真的模样: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,只需在他人需要时,毫不犹豫地伸手。当千万个这样的瞬间汇聚成河,我们终将发现,人性的暖阳,始终在细微处照亮人间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八松读书网 琼ICP备2022017991号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