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小别离!带着妈妈塞的零食爸爸理的书包,“小候鸟”陆续返乡

时间:2025-08-22 16:03:00    0次浏览

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王伊灵

“妈妈,下次见是不是要过年了?”

9岁的小萱问妈妈时,开往四川达州的列车还有15分钟就要发车。

暑期将尽。

8月下旬的杭州火车站,好多和小萱差不多的孩子——背的书包比后背还宽,拖的行李箱几乎要绊倒自己。

他们被叫作“小候鸟”,每年暑假像候鸟一样飞到杭州和在这边打拼的父母团聚,开学前再陆续返程飞回老家。

暑假于他们,是欢乐的,也是难过的,刚放假时的“小团圆”转眼就到了开学前的“小别离”。

8月22日,杭州城站火车站,他们有的踮脚张望,有的低头攥紧衣角,还有的趴在车窗上,把脸贴向玻璃,正在经历又一年中最不舍的别离。

回成都老家的火车出发前,哥哥帮妹妹整理一下辫子。 记者 杨晓轩 摄

杭州城站火车站的返乡“小候鸟”身影。记者 杨晓轩 摄

14岁的赵创个子瘦小,背着一个几乎与他等高的行李包。

今年47岁的陈笃美先送他回四川达州,再坐当天的火车连夜回杭州继续打工。两个人带着七八件行李,踉踉跄跄跑上火车。

这个暑假,一家人在杭州萧山一间30平方米的出租屋团聚,住的是上下铺。

“爸爸在工地搬砖,天不亮就出去干活,妈妈在服装厂,很晚才回来。”赵创第一次对父母的辛苦有了具体的感受。对于他来说,哪怕只是和爸妈在一起的这一个多月,已经很幸福了。

父母给他买了一双新球鞋作为新学期礼物,那是赵创念叨了很久的最新款。赵创悄悄告诉记者,他梦想当职业电竞选手,“想好好读书,快快长大,让妈妈少吃苦。妈妈今年多了好多白头发,去年这时候都还没有的。”

陈笃美望着儿子,说着很多母亲这时候会说的话:“这次比上次见他,长高了一点。下次再见,应该会更高,我的儿子马上要长成男子汉了。”

在站台赶火车的“小候鸟”。记者 杨晓轩 摄

57岁的裴女士带着三个孙子孙女候车,左手牵一个,右手抱一个,还带着五六个鼓鼓囊囊的袋子。“都是儿子儿媳买的,裙子、零食、课外书……”她指了指大孙女的新衣服。读小学五年级的姐姐已经有了大人样,一手拿着行李,一手管着弟弟。三岁的弟弟还不懂分离,在站台笑嘻嘻地喊着“坐火车喽”。

但姐姐却什么都懂。

听到旁人谈及“爸爸妈妈”时,她低下头背过身去:“暑假太短了,我还想多跟爸妈待几天。”

裴女士告诉记者,孩子爸爸在杭州跑外卖,妈妈在工厂打工。他们来杭州十几年,一家六口租在40平方米的房子里。为了能多跑几单,爸爸没能来送。“没有办法,他们要赚钱,我带孩子辛苦一点,给他们省点钱,争取早日团聚。”

裴女士带着孙女及两个孙子回四川老家。

发车前3分钟,吴女士仍趴在列车的窗边。T112次列车开往甘肃兰州。她来杭州做景观设计5年,这5年,她画了上千张景观设计图,却暂时没能画出一个能让儿女安稳住下的家。

这次暑假,孩子们跟着姥姥在杭州待了两个月,转眼又要回甘肃老家上学了。下次见面,得等到寒假。

“想多拍几张孩子的照片,”她声音有点哑,“他们长得快,一不留神就大了。”

女儿把头扭向一边,就是不看她。六岁的儿子小脸憋得通红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却使劲抿着嘴,硬是挤出个笑模样给妈妈看——懂事的孩子不想让妈妈担心。

吴女士在站台跟儿子女儿告别。 见习记者 王伊灵 摄

站台上,这样的场景还在不断重复。妈妈往孩子口袋里塞鸡蛋和干粮,爸爸反复检查书包带是否结实,孩子拖着行李箱、背着书包汗流浃背地在站台奔跑,小小的背影越来越小。

火车快开了,她的心里在想什么?杨晓轩 摄

钱女士带着孙子和孙女踏上回兰州老家的绿皮车,她说,孩子的爸妈都在杭州打工。 记者 杨晓轩 摄

火车开远,带走了一个热闹的夏天。

他们盼着下一个假期,盼着终有一天,孩子不必再当“候鸟”,团圆的日子不用再按季节折算。

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,截至8月21日,暑运期间铁路杭州站下辖杭州站(杭州城站)累计发送旅客172.6万人次,日均3.3万人次,累计售出儿童票16.8万张。

准备回老家的孩子们透过车窗跟亲友告别。记者 杨晓轩 摄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八松读书网 琼ICP备2022017991号-11